首页 > 楷模风采

楷模风采

      盛亦兵研究员作为首届山东省省直机关道德模范、院优秀共产党员,虽罹患重病,但依然坚守牧草科研岗位,保持乐观心态,坚毅顽强地面对生活,为我省牧草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盛亦兵坚守牧草科研32年,始终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倾情牧草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在小学科里做出大作为,育成紫花苜蓿、大刍草等优质牧草品种6个,打破了山东省没有自主选育牧草品种的历史,为当前“粮改饲”工作提供了品种选择。截至目前,其育成的牧草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累计推广1000万亩以上。

      一、实现山东自主牧草零的突破,将“小学科”做成大产业

      盛亦兵同志是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牧草学科奠基人,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牧草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站长,全国知名牧草专家,他于2002年提出了把苜蓿作为作物的观念,率先在农区大面积推广优质牧草,并获得成功,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畜牧业的发展;2004年研究推广的枣草间作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2015年“黄淮海牧草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获得首届中国草业科技奖和省科技进步奖。

      盛亦兵同志承担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在山东设立第一个试验站的建设任务,并带领团队育成了6个紫花苜蓿、大刍草等优质牧草品种,打破了山东省没有自主选育牧草品种的历史;他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研发的牧草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推广了1000多万亩,产生了近十亿元经济效益,将农科院的牧草“小学科”做成了大产业。

      从事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一颗深沉的心,执着的心,勇敢的心,热烈的心,更需要一种内在的性格,或者说更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在盛亦兵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他在八年时间里接连做了六次大手术,但他从来没被病魔打倒,依然坚守在牧草科研岗位,快乐而充实地活着;自从20147月,做完第五次肿瘤切除手术之后,他的小肠仅剩下1/3,所以每天必须随身携带肠内营养液和肾造瘘管引流袋,来保证消化和代谢需要。但盛亦兵同志置个人身体于不顾,心系百姓,仍然坚守岗位,为山东牧草事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做出卓越贡献,是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学习榜样。411日,我院专门发文号召向盛亦兵同志学习,激励干部职工创先争优、岗位建功。

      二、草业拓荒者,百姓贴心人

      在农民的老观念里,种地要拔草,可盛亦兵却要农民种草来致富。很早以前,他就发现山东作为畜牧大省,对优质牧草的需求缺口很大,在合适地方种合适的草,对优化种植业结构、满足养殖业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意义。但是,要教会老百姓种草并非易事。

      为了保证种草农户的收益,减少雨季损失,盛亦兵针对山东气候特点,最先提出苜蓿在山东第一茬应适当提前刈割的理念,以错开第二茬、第三茬恰逢雨季影响收获晾晒的问题,为山东苜蓿科学生产开辟了新的思路。为了赶在第一茬收割前试验、推广这一理念,他亲自带领试验站成员到各地布点试验,到示范县讲解宣传。在3月至5月份期间,他基本没在办公室呆过,多数时间都在基地之间奔波。2012年春天,有一次在回济南的路上,盛亦兵突然大吐不止,脸色发白,几近不省人事。当时一块出差的同事吓坏了,催促司机赶紧往医院赶,好在治疗及时没有造成大碍。医生告诉我们是手术次数太多,导致肠粘连引发的急性肠梗阻,要让他多休息才行,他已经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2010年,他在东营建立起牧草科技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面积已过万亩,并选定了5个示范县,涵盖山东牧草的主产区,通过岗站对接、站企对接,加快了科研成果的推广速度和力度。在盛亦兵的推动下,山东省牧草种植面积达169万亩,其中苜蓿种植面积39万亩,无棣、广饶出现了万亩苜蓿生产基地。目前山东省共有苜蓿草产品加工企业10家,设计生产能力200万吨,加上之前牧草产业化发展基础,山东省牧草产业化链条已初具规模。作为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长的盛亦兵研究员,功不可没。

      济宁老孟家庭农场1000亩苜蓿科技示范基地,是盛亦兵全程指导建立的示范基地之一。20165月和20174月,在此两次召开山东省“粮改饲”现场观摩会,成为我省“粮改饲”工作的一个示范亮点,对促进我省粮经饲三元结构优化调整、依托牧草产业开展精准扶贫产生了重要作用。新华社、科技日报、农民日报、山东省广播电视台等十多家中央和我省媒体给予了重点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影响。

      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搞牧草出身的盛亦兵,本身就像一棵草,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顽强而倔强地生长。

      盛亦兵1963年出生于济南。19819月至19857月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大学毕业后,来到山东省农业自然资源区划研究所(现更名为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工作,期间又在职攻读了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赴新西兰梅西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在他工作的前20年里,正值区划所的困难时期,单位底子薄,经费不足,科研设施落后,牧草田间试验条件艰苦,特别是在2000年前后,所里曾经一度发不出工资。但是,盛亦兵从没说过苦、喊过累,从没放弃过,甚至从未怀疑过自己选择的牧草事业。后来,单位职工工资全额保障,科研经费也逐渐增多,就在他正为牧草学科谋划从生存向发展跨越之时,身体却突然遭受到重创。

      2008年8月,盛亦兵查出患有“腹膜后脂肪肉瘤”,当时在山东省立医院做了第一次手术后病理诊断为硬化性脂肪肉瘤,复发时又成为去分化型,这是一种最罕见的脂肪肉瘤。为了防止肿瘤细胞扩散,他的右肾被切除,并作放射治疗。这一年正值农业部启动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手术刚满一个月,盛亦兵接到了建站通知,国家牧草体系拟在山东设立第一个试验站——东营综合试验站,他拖着羸弱的身体毅然担起了建站重任。在筹建试验站过程中,盛亦兵已经忘记自己还是个病人,东奔西走,早出晚归,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在团队成员选择、试验基地选址、示范县遴选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确保了东营综合试验站按时启动。

      在试验站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工作繁杂,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出差安排、参加会议、体系调研、经费支出等诸多事宜扑面而来,但他并没有因病而退缩,而是井井有条地安排妥当。在试验站运行的第二个年度,盛亦兵在例行体检中发现上次手术清除干净的肿瘤又出现了。此时,正面临着体系和山东省农科院在东营筹备建立牧草示范基地的关键时刻,盛亦兵决定推迟手术,直到主持完成示范基地建成仪式。20109月,盛亦兵做了第二次手术,此次手术切除了发现肿瘤的腰大肌及部分小肠。

      2011年是牧草体系“十二五”开局之年,就在大家满怀信心、布局试验站工作时,盛亦兵体内又查出肿瘤细胞。2月,距离上次手术相隔不到半年,盛亦兵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做了第三次手术。在医院,同事们看到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嶙峋的他,不禁让人心酸。他却开玩笑说,以后要在肚皮上装个拉链,需要手术的时候拉开,完事后直接拉上就行。

      然而命运多舛,2012年夏天盛亦兵例行检查时腹腔再次发现肿瘤和肠粘连问题。省内医院专家经过会诊,针对他羸弱的身体状况,提出了保守治疗的方案,不建议再进行手术。但盛亦兵认为,保守治疗就意味着长期在家休养,就不能天天在牧草科研和生产一线上奔走,就等于提前让他与牧草事业告别,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他没同意这个方案。几经波折,终于南京军区总医院同意给他进行手术。20127月,他第四次躺在了手术台上。这次手术,解决了他长期肠粘连的问题,切除了肿瘤细胞。只经过短暂的1个月的休养,他又远赴湖北恩施参加牧草体系培训会。20147月份,他又到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了第五次清除手术,做了肠道、腹壁等部分切除,小肠只剩下1.6米(正常成人的小肠长度5-6米),这是保持身体消化代谢功能的最小长度,必须每天随身携带肠内营养液和肾造瘘引流袋。

      八年六次大手术,对身体的重创可想而知。但盛亦兵百折不挠,百摧不毁,他乐观豁达的精神从未被打倒。离开手术室,他又一头钻进试验田,通过兢兢业业工作,使东营试验站各项试验示范工作有条不紊,得到业内广泛认可。

      四、甘当铺路石,培养后来人

      即使躺在病床上,盛亦兵还在惦记着他的科研、他的团队,经常把同事去医院探视变成工作研讨、学术交流的机会。无论是在进手术室前,还是从手术室出来清醒以后,见到创新团队的人就问,牧草试验进行的怎么样了,体系安排的工作做了没有。大家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了,他却说“我如果啥都不做了,不就和死人一样了?一如既往,说明我还是个正常人”,完全置身于病外。无论是对牧草还是其他学科的创新团队,盛亦兵都把自己在科研上的感悟和经验倾囊相授,从不保留。通过言传身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身边每一个人,尤其为年轻人树立了学习榜样。

      盛亦兵平时和蔼可亲,但在科研上又是一个喜欢较真的人,容不得团队成员有半点马虎。有一次,课题组在安排苜蓿试验时,一位年轻科研人员直接根据商品袋标注的数据来测算出这个种子的发芽势。盛亦兵知道后非常生气:“科研数据是做出来,不是算出来的”。后来,又让这位成员重新做了一遍实验,确保了科研数据的科学性。

      盛亦兵非常重视传帮带,引导年轻人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经常强调搞农业科研就要接地气,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你的成果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同时,他积极创造机会,为团队成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加快青年人才锻炼成长。分批安排团队成员参加各类国际国内草业学术会议,提供各种机会和渠道提高科研人员技术水平,注重培养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他带领下,牧草团队逐渐壮大,现已形成8人核心研究团队,包括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2名,博士3名,硕士2名。盛亦兵坚持举人过肩,积极把年轻人推上前台,如今,他的团队成员贾春林已是山东省牧草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栽培岗位专家,草业室主任王国良也成为了国家牧草产业体系中的科研骨干。

      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草业创新团队在盛亦兵带领下,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先后培育牧草新品种6个,取得发明专利6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成为支撑和引领我省牧草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五、只要还有一口气,牧草科研不停止

      饱受病魔摧残的盛亦兵,现在不得不每隔半小时喝一口水,如果喝水不及时,排尿不顺畅,可能导致左肾衰竭,危及生命。身为护士的妻子王永焕拦不住丈夫外出工作,就特意给他准备了一个小水壶,无论走到哪,盛亦兵都把它带在身边。

      今年元旦过后,盛亦兵恶性肿瘤再次复发,山东省立医院安排117日上午做手术。事先,他却照常到北京参加全国牧草工作会议,头一天才乘车奔波800多里路匆匆赶回济南。这一次,他虚弱的身体已经不能承受开腹切除手术,而接受了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目前还处于术后观察期。躺在病床上的他,还不忘跟别人开玩笑:“我挺过了8年抗战,已经赚了。现在教科书上抗日战争由8年改成了14年,看来我还得多活几年。”

      这就是牧草科研战线的生命斗士盛亦兵,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倾情牧草、痴迷科研,虽然知道随时可能倒下,但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在田间地头和科研一线奔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盛亦兵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劲草”精神,心无旁骛、痴迷科研的“安专迷”精神,不计名利、举人过肩的“人梯”精神和坚守大地、心系“三农”的为民情怀。这种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团队、他的同事、他的家人和所有认识他、了解他的人。

      当前,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良性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方向,山东省出台了推进“粮改饲”试点促进草牧业发展实施方案,牧草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也是牧草拓荒者盛亦兵的又一个春天。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盛亦兵精神抖擞,责任在肩,向着牧草科研的明天出发。


创建动态

更多

资料下载

更多